无锡市城市概况与产业格局
无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江苏省地级市,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江南腹地,太湖流域。东邻苏州,距上海128公里;南滨太湖,西南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临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
无锡被确定为长三角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必须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区域、长三角城市群、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其次,无锡处于全省“两横两纵”发展轴的纵横节点和沿江三大城市群的中间位置,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和锡常泰跨江发展的龙头,必须在尽快优化自身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区域竞争力。再次,无锡历经几轮城乡建设,基本形成了怀抱蠡湖、环绕太湖、背靠长江的滨水大城市骨架。
在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方面,未来无锡要形成“一轴一环三带”和“一体两翼两区”的空间布局,这是站在全域谋全局,同时契合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战略。“一轴”是“太湖长江发展轴”,“一环”是指“沿湖生态发展环”,蕞能体现无锡特色,太湖是无锡的“母亲湖”“宝贝湖”,要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与环湖城市实现协同发展、绿色发展。“三带”是指“沿江发展带”“沪宁发展带”“宁杭发展带”,策应国家和省的战略布局。“一体两翼两区”是指要形成以无锡市区为一体,江阴、宜兴为两翼,锡澄、锡宜两个协同发展区为两区的总体结构。
在优化市区空间结构方面,形成“一城两核三片六组团”的总体布局。“一城”是指由梁溪区、滨湖区全部和锡山区、惠山区、新吴区的部分组成的中心城。“两核”就是中心老城和太湖新城,新城老城将并重协同发展。“三片”就像个“三角支撑”,锡东新城片区、惠山新城片区、高新片区三个综合片区要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六组团”是玉祁—前洲、洛社、阳山、东港—锡北、羊尖、鹅湖六个外围城镇组团,相当于卫星城。
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97.21万人,比上年增长0.84%。全年出生人口42117人,出生率8.5‰;人口 36939人,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76.0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57.45万人,比上年增长0.3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1.50万人,比上年增长0.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28%。
全市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3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43万元。全市实现头部产业增加值125.07亿元,比上年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5464.01亿元,比上年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5849.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47.8:51.1。
2018年,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26.6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5.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比上年增长7.9%,民营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6.0%。
总结: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同时也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其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无锡也被国家“委以重任”,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长三角世界级的城市群。无锡作为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无疑是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关键,无锡必须牢固树立“产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的起点上重振无锡产业雄风。
2017年,无锡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0亿元,实际增速达7.4%,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跨入“万亿GDP城市”的行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与云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7》中,无锡排名第二十位。
无锡拥有2个国家级高新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江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一个旅游类国家开发区——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而在2018年初,科技部火炬中心下发的《关于通报国家高新区评价(试行)结果的通知》显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前50强,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及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为重点的五大支柱产业。。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实施,每年从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全国国家高新区进行评价。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2015年,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2.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工业投入4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进出口总额327.9亿美元,其中出口174.8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12.09亿美元。高新区连续10年获江苏省开发区综合排名第二名。一大批跨国公司在新区落户,通用、夏普、索尼、西门子、阿斯利康等41家全球500强公司已在新区投资了52个项目。无锡新区已建成了江苏著名的“日资高地”、“韩资板块”。
江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为江阴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02年,省委、省政府赋予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审批权和行政级别。2011年6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江阴高新区初步确立了以金属新材料及高端制品、融合通信装备及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现代中药及生物新药四大先进制造业以及总部经济、文化创意、软件和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城市经济五大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已发展成为投资环境优良、外资集聚明显、产业特色鲜明、创新功能凸显,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重点开放园区。2015年,江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99.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在68%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3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20家、省高新技术产品52个。
此外,无锡还有江苏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江苏锡山经济开发区、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无锡蠡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和江苏无锡硕放工业园区等8个省级开发区。产业布局总体较为均衡。
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位于无锡市东南部,南临万顷太湖,北靠无锡市区,东依京杭大运河,西邻无锡大学城和旅游风景区,位居太湖新城建设核心区。成立于2002年8月,被无锡市批准为市重点开放园区,规划面积为2.84平方公,2006年5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下设江苏省无锡航空动力科技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9.77平方公里。目前以建成南区、北区和西拓区10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产业集聚、不断创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园区。开发区始终坚持“新城带动、高新引领、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一园(航空动力科技产业园),一港(胡埭物流港)、一城(胡埭汽车城)和四大聚集区(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区、新兴产业产业化聚集区、传统优势产业聚集区和配套型服务产业聚集区)”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已成为太湖、蠡湖两大新城搬迁企业的首选区、全市农村“三个集中”的实践区、滨湖工业后劲增长的核心区、土地集约和产业集聚的科学发展示范区。
无锡蠡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1992年6月建区,199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3年5月,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国内首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高新技术专业化园区——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与开发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2006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园批复建立无锡(国家)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园。无锡蠡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在继续巩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同时,突出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战略,着力发展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网络通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影视动漫与其它创意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质量稳步提升,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从无锡经济发展的历程、禀赋和定位出发,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道路,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江苏行动纲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制造强促进工业强、以产业强支撑经济强,奠定无锡发展的坚实基础。
顺应当代制造业技术和管理发展趋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新材料、高端纺织及服装等先进制造业,力争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上取得重要突破,促进“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升级,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机制,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行动计划,引导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对生产经营环节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在机械、纺织、电子信息、特色冶金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领域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到2020年,省级两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达到40家。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立足无锡产业基础和优势,密切跟踪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突出先导性,编制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规划,聚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石墨烯、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领域,做精做优做特做实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创新化”,重点打造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国家)智能交通产业园、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中船海洋探测技术(无锡)产业园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业环境好的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整体提升。
无锡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经过八年的快速发展,已集聚物联网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突破15万人,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0%,无锡企业承接的物联网工程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集成电路产业一直是无锡蕞具代表性和蕞具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2017年,上海华虹、SK海力士二工厂、中环大硅片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重大项目数量、规模和储备情况均为历年蕞好。2017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到892亿元,同比增长11%。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动产业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商务服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等重点行业发展。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力度,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营运管理水平,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充分发挥政府股权投资母基金作用,全力推动金融与产业对接,重点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产业金融新业态,推动金融、产业、交易三者紧密衔接,努力将无锡打造成为产业与金融紧密结合的示范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继续推进物流园区调整,完善西站物流园区、高新物流新安园区等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功能,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广甩挂运输、冷链物流和多式联运,提高省市两级重点物流基地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水平。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现代旅游、现代商贸、家庭服务、特色餐饮、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教育培训、法律咨询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树立“大旅游”理念,依托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旅游体系建设,整合和利用现有旅游资源要素,优化规划布局,谋划新品线路,推动旅游与文化、商贸、体育、农业、工业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加快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对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进行改造提升。
综上所述,无锡GDP迈入“万亿俱乐部”,并成功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城市地位、城市能级等方面呈现出全面提升的态势。围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传承工商基因,弘扬工匠精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智造强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提高产业发展层次,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集中集约、特色产业带差异发展的良好格局,实现产业布局与城镇空间的协调互动、形态建设与功能开发的协调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入、加强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