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赋新城(5)吴明红:人才携成果扎根经开产学研融合未来可期
新华报业网首页正文才赋新城(5) 吴明红:人才携成果扎根经开,产学研融合未来可期2023/03/08 16:32
【编者按】人才是强国安邦之本,人才是民族复兴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近年来,无锡经开区锚定“高端人才集聚区”目标定位,坚持用人才“头部资源”赋能创新“头部动力”,支撑发展“头部要务”,精耕细作,不拘一格“引才”、搭建平台“育才”、用心用情“留才”,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才赋新城”人才品牌,奋力打造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引领区、新发展理念全域实践区。即日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将推出专栏《才赋新城——无锡经开区高层次人才访谈录》,从开放包容、创新融合、真情实意等角度,为您讲述无锡经开区的“人才经”。
吴明红:人才携成果扎根经开,产学研融合未来可期
俄罗斯工程院、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国际合作部委员、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VOCs防治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以及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拥有诸多重磅头衔的吴明红,现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多介质环境协同治理”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并于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5月25日,随着无锡市政府、无锡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建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吴明红又多了一重身份: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院长。
“我儿时的梦想,就是追随偶像居里夫人的脚步,成为一名科学家。”回顾成长历程,吴明红如此描述自己的“初心”。听起来耳熟,毕竟,“长大当一名科学家”是很多人幼年时脱口而出的想法。而与大部分人所不同的是,多年来在科研路上的执着前行,使吴明红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吴明红1989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1994年与上海工业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应用化学专业,1992年取得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1996年至1999年,在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吴明红曾作为访问学者两次赴日本原子能研究院开展合作研究,尝试将核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当时,无论是待遇上,还是科研环境方面,日本的条件相对都比国内好很多。但她还是果断放弃了近在眼前的一切,毅然回到母校上海大学。
2004年,吴明红带领团队利用电子束高能辐照降解,将难以降解的、持久性的污染物的稳定化学结构打断,蕞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基于该研究,她在国际上首次揭示和阐明难降解污染物的辐射降解机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土地、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造纸等行业。
吴明红回忆说,当时,国内科研条件有限,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那也是她科研路上蕞辛苦、蕞难熬的一段日子:由于当时研究条件不足,大部分实验还要跨校到华东理工大学去做。“但是,再难的事情也要去做!我经常告诉自己,遇到失败不要怕,只要肯面对,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20多年来,吴明红团队一直致力于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先进材料合成制备、功能优化与批量生产,并将这些先进功能材料在多环境介质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作为主攻方向,已在该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研究相关的理论成果陆续发表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构建了“理论-技术-应用”的研究体系,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表彰。此外团队还在研究攻克其他多个目前国内的难点课题,希望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互促共进,人才携成果落地无锡经开区
2020年,无锡市相关领导到上海大学考察,希望将上海大学一些科研成果到无锡落地和产业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作示范项目、重点领域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鉴于上海大学有学科、技术、人才优势,无锡市有经济和产业等优势,双方一拍即合,当年5月,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于无锡经开区正式成立。
成立近三年,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堪称“年轻有为”。目前,研究院人才队伍主要由上海大学的教授、硕士博士以及海外留学归来的硕士博士等人员组成,年龄多在30-40岁,主要研究方向在环境保护、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医疗、特种装备、人工等领域。“我们在引进科研团队和人才方面比较谨慎,在学校内会进行层层筛选,大家都在各自领域有突出的科研成果,非常愿意在无锡、在经开区将自己的成果落地和产业化。”吴明红介绍道。
研究院以建成国内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机构为目标,重点面向物联网、大数据、环保、医疗、军民两用技术应用等无锡市重点扶持领域,按照“三中心一基地”的总体布局,以上海大学成果转化为牵引,目前已完成“创新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孵化中心”建设,并开始启动搭建“工程化技术人才培育基地”。目前已引入十几个高端科研团队,引入高端科研人才数十人,发明专利申请共计十余项(本部),引入或孵化企业十余家。
落地经开区以来,研究院多个项目取得了良好进展,吴明红对此如数家珍:在滨湖区胡埭镇承接的“绿岛”项目于2022年第四季度已开始正式运营,实现了对工业园区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目标;刘媛媛教授带领医瑞贝尔项目团队荣获国内多项科创奖项,并入选了2022年度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创业领军人才;武星教授的智能云边一体化视觉平台团队,也获得了多个奖项且入选了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研究院与中船集团下属研究所共建了“中船-上大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集研发、设计和生产为一体,为军、民等不同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研究院的MEMS气体传感器、质谱仪、电子级危废气体无害化处理、石墨烯环保新材料等项目也获得了多个区级和省市级奖项,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都在稳步发展中。
“落地以来,无锡市及经开区给了我们很多扶持和人才政策方面的帮助。”对此,吴明红感慨万分,她进一步介绍,经开区为研究院在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园区内提供了2000㎡的科研和办公场所,并配套了人才公寓,使引进的人员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研究院多个项目在成立后获得了政府的产业项目支持,政府给了研究院项目团队和人才方面极大资金和政策扶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研究院和下属项目团队曾遇到一些困难,经开区为研究院配送了大量防疫物资,保障了研究院和项目团队工作的正常开展。吴明红回忆说,2022年初上海疫情严重,上海大学实施封控及准封闭管理,防疫和生活物资一度极为匮乏。无锡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得知消息后头部时间向上海大学表达了慰问,并通过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联系协调向学校捐赠了一批爱心物资。这每一件爱心物资都代表着无锡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社会情怀和责任担当,展现了对疫情中上海大学的无私关爱之心和援助之情,也体现了对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我始终认为,科研成果如果不转化成生产力、不服务于社会,便是对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在中国当下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吴明红说。
吴明红介绍,研究院引进的科技项目团队主要人员都是科技研发人员,技术能力突出,但是比较缺乏管理运营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下一步将在引进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同时,为团队引进或招聘具有管理运营和市场营销方面经验的人才,帮助项目团队得以健康稳定的运营发展。
吴明红深知,研究院目前取得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无锡市政府和经开区的大力支持。她表示,未来研究院将继续着眼于实现成为国内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机构的目标,立足经开区,辐射全市,与无锡市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更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发挥上海大学学科、技术、人才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助力经开区集聚更多高端人才,促成上海大学与研究院的成果转移转化,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创新驱动国家战略,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望未来,吴明红信心满满:“相信在无锡市及经开区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研究院自身的努力下,上海大学无锡产业研究院的产学研融合蓝图定会更加广阔、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