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无锡屡获佳绩!这道时代课题缘何高分?
在2021年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创建中,无锡成绩亮眼,再次获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四次获此荣誉的设区市。
实笃笃的数字展现无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去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达到8.89亿元/平方公里,继续保持全省头部!
众所周知,作为万亿经济体的无锡,建设开发强度高,作为资源禀赋并不具优势的无锡,缘何能迎难而上,在节约用地的比拼赛道上屡屡领跑争先?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树立“亩产论英雄”鲜明导向,土地“含金量”持续攀升
节约集约用地,关乎未来发展,是必须答好的一道时代课题。
为此,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蕞节约集约用地城市”目标,对标全国一流节地水平和产出绩效,通过夯基础、优配置、盘存量等一系列工作举措,打造了“增量递减、存量递增,规模集聚、效益递增”的发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存量为主的内涵发展之路。
如何提升节地水平,亩均产出是重要抓手。自我市2018年出台工业用地新政,明确新上项目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省级以上开发区不低于40万元的准入门槛后,各板块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完善项目准入评审机制,严格实行“双合同”管理,加强对项目产出的监管,持续提升工业用地质效。
数据显示,今年市区新供超亿元的工业项目用地占比达76%,平均容积率达到1.66,多个项目协议亩均税收超百万元。其中,奥特维科技、迪哲医药等优质项目协议亩均税收更是超过了200万元,充分体现了推动资源要素向“好、快、高”项目倾斜的鲜明导向。
既要提高经济密度,也要提升建设强度。前不久,闻泰无锡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获评全省工业用地节地典型,其蕞大亮点就是土地的立体开发利用。向“空中”要土地,项目设计了高20米的高标准厂房;向“地下”要空间,将开挖建设1.7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向“厂房”要家园,规划在园区建设6栋13层高的宿舍型保障住房,打造“园区+社区+地下空间”的综合节地模式。
“如果按1.5容积率计算,产业园需用地约317亩,现地块综合容积率达2.13,使用土地223.6亩,节地率达42%。”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更多复合利用项目开花结果,我市还陆续出台了支持政策,明确对工业用地“增容不增价”,对地下空间不收取土地出让金等,鼓励企业蕞大限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加快盘活存量资源,让好项目不缺地、好产业有空间
盘点去年土地利用成绩单,存量挖潜“可圈可点”。利用“锡地云”平台,我市大力推进存量资源盘活利用,全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5万亩,盘活产业用地2.3万亩,以不到1万亩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了3.95万亩的用地需求,土地供应中存量用地占比达到72%,其中市区更是高达81%。
“腾退低效用地,关乎企业切身利益,一直是存量盘活中的重点难点。”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为加快低效用地改造,我市坚持“双向驱动”:
一方面,利用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对评为C、D类的工业企业实施差别化用水、用电、用地等政策,倒逼低效企业加快退出;
另一方面,大力引导腾挪盘活,鼓励通过以房换地、以股换地、协议置换等方式推动低效用地的再开发。
位于惠山区前洲街道的华峰树脂老旧厂房地块将“华丽转身”,升级成为一个绿色生态印染产业园。“前洲街道现有不少印染企业,但大多分布零散,有的产出效益也不高。在此次低效用地整治过程中,我们既对开发边界外的低效企业进行了腾退,又积极引导发展效益较好的企业集中进园区发展。”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惠山分局人士说,在这过程中,街道不仅请平台公司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收回了华峰树脂老旧厂房土地,同时还将地块西侧14.95亩批而未供土地一并纳入改造范围,打造绿色印染产业园,目前已有三家企业愿意入驻。
“这三家企业都是因惠山工业转型集聚区、城铁站区等产业布局调整需搬迁的企业。入驻园区后,既能实现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同时,从工业转型集聚区等位置腾挪出来的80多亩建设用地,也可用于入驻新项目,节省建设用地指标,实现‘负’增地,蕞大限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目前我市已建立存量优先、考核刚性、批供挂钩、部门联动四项机制,在项目招商选址阶段就提前介入,积极引导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大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力争“十四五”期间,腾挪低效用地不少于4万亩,盘活更新产业用地9万亩,通过批而未供土地保障项目用地不少于4.3万亩,以更多空间要素保障“好项目不缺地、好产业有空间”。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多项工作先行先试
去年,无锡成为全省首个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试点城市,江阴获批全国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部级试点,多项工作在全国全省先行先试,充分展现了“模范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的精气神。
“实施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将为无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高效精准的资源配置格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17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例,我市已组织江阴、宜兴和锡山三个地区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试点以来已有17幅地块成功入市。
今后占用生态空间,可能必须先要购买“生态券”。围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阴正加快制定有关制度框架,探索将“生态券”融入工程项目建设、国有建设用地配置等过程,积极推进“生态券”入市。
目前已完成入江河道整治、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废弃矿山治理、滨江公园体系、霞客湾湿地、河豚渔村水产养殖六个示范项目的生态价值测算,丰富了生态产品类型,探索多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据悉,未来我市还将以资源要素配置改革为抓手,在全市层面统筹实施全域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低效用地腾挪盘活、低效用地改造提升、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城市更新六大专项行动,配套建立15项政策文件,创新推出规划空间“市控+区配”、多元化复垦整治和流量指标归还相挂钩、“以房换地”“以股换地”等一批支持性政策,搭建资源要素多指标有偿调剂平台,推动“地随人走、增减互补、存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
原标题:《节约集约用地,无锡屡获佳绩!这道时代课题缘何高分?》
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