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打卡!无锡原来有这么多宝藏“老厂房”
1958年,热火朝天的打铁声、冶钢机器的轰鸣声,嘈杂交叠地从这栋建筑里传出。无锡钢厂,这里记录着一代人的豪情和梦想。老厂房、旧车间承载着这个城市和行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
白驹过隙,斗换星移。随着城市的更新变迁,这座老厂房逐渐沉寂下来,直到今年,这个厂房以“运河汇”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市民眼前,并一度成为无锡的热门打卡地!
这里没有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电影院,有的是时尚买手街、高端品牌首店、设计师工作室以及各小众品牌,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历经时代的风起云涌,留给老厂房的是辉煌过后的沧桑沉淀,它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用窗台、屋顶向行人诉说着往事。
而后时尚精致的店入驻,与年代厂房神奇共生,勾勒出想象与真实,而更深层次的改变,影响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打卡地。
像运河汇一样适合打卡,别具特色的的焕新老厂房有哪些呢?
游玩关键词:打卡庆丰纱厂旧址,感受百年工业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全新活力。
在锡沪西路上,伫立着几排独栋的红砖小楼,这里临近风光旖旎的古运河风光带,前身是庆丰纱厂,如今被改造成COLOR PARK 庆丰文化艺术园区。
园区聚焦年轻创意文化,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公司、咖啡馆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
金盆湾好旺角(原货运站)
金盆湾曾是无锡客运集团旗下的一处货运站,随着物流方式的转变,这一老场站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闲置了下来。经过改造之后,商户逐渐入驻,赋予了老厂房全新活力。
喝上一杯咖啡,在81路双层巴士上来上一波回忆杀,在买手店感受全球流行风潮,打造你专属的艺术园区生活方式吧~
庆昇文化科技产业园(原元件十五厂)
游玩关键词:产业园临近运河边,这里有蕞美茶室楸梯茶肆。
从淘汰落后的旧厂房升级为“小而美”的产业园,如今,文化空间、众创空间及各业态集聚于此,年轻人愿意走进这里,享受生活乐趣。
游玩关键词:无锡目前业态运营蕞成熟的文创园区之一
蓉运壹号原址为清末民初的惠元面粉厂,现有建筑22栋,其中包含四处工业遗存建筑。经历了百年风雨之后,559厂区终于得到了重生。原来的“荣”运也成了现在的“蓉”运了。临靠运河的蓉运壹号产业园,成为了一个文化创意新地标。
园区有很多好玩、好逛的,绘画工作室、酒吧、茶室、西餐厅,还有各种装置艺术、壁画,以及不定期的展览。
北仓门文化创意产业园(原北仓门蚕丝仓库)
游玩关键词:历史与艺术并重,打卡一次北仓门可以get民国和改革开放初期两种风格
北仓门位于无锡环城河和京杭大运河之间,无锡城东门外,在历史上曾是“ 城市之本、仓储重地”。
在无锡民族工商业和丝绸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北仓门的蚕丝仓库于1921年建造而成了。
直到2004年,海外留学归来的郑皓华女士发现了这座运河畔的蚕丝仓库,通过保护性修复,把它打造成为颇有艺术氛围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难能可贵的是,北仓门改造后的商业气息并不十分浓重,保留着老厂房的气质。
青水砖墙的砖上窑款“吕恒丰”、“吕恒源”、“正和”等字样清晰可辨,仓库的门、窗仍包着黑色的铁皮,大门上还留有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门。
蚕丝仓库三楼被改建成了小剧场,木质顶棚和架构全都修旧如旧,极大程度保留了当初了风貌。
国内知名民谣歌手周云蓬、好妹妹乐队、乔小刀等多次在此举办专场演出。
唐韵梨花智慧云产业园(原“十八棉”厂区)
游玩关键词:小而美的产业园,开放式公园可以散步、遛娃。
位于庆丰路与锡澄路交界处的唐韵梨花智慧云产业园,占地3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由“十八棉”厂区改造盘活为新型科创企业载体,完成了从老厂房到新园区的蜕变。
目前,唐韵梨花智慧云产业园已有MCN带货机构入驻,极氪无锡交付中心、柔性化物流工业机器人等一批项目也将陆续入驻。这一园区将打造成全开放的园区,有亲民广场、配套的社区商业,实现产城人的融合。
游玩关键词:保留了工业遗存,突出还原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业风,配套食堂、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场馆
从破败不堪的机油泵厂,变身为一个历史与现代感交相呼应的科技产业园。如今仙河科技产业园与山间青翠融为一体,活力十足。
仙河科技产业园主要用于山水城雪浪建设集团以及智能产业园办公和配套使用,拟打造成研发为主、具备轻组装、轻工业的新型绿色智能产业园。
随着园区改造建成,配套服务也随之完善:食堂、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场馆在细微处传递“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原雪浪轧钢厂)
游玩关键词:多个综艺、电影的拍摄地
很多人都知道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却不知道他的前身,是无锡蕞大的轧钢厂雪浪轧钢厂。这里原是一个位于无锡滨湖区,蠡湖大道路东面,占地六平方公里的大厂房。
自2013年开园以来,园区打造了一条集申报、拍摄、制作、发行、交易等于一体的现代电影产业链,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影视制作及数字文化企业落户。
工业时期遗留下来的厂房是城市中一道特别的风景。这些朴素的庞然大物虽然诞生于几十甚至上百年前,经过建筑师的重新演绎,仍然可以发挥适应当代需求的功能。从人和机器打交道的空间变为人和人互动的场所,以可持续的方式,为所在街区和城市带来新的活力。
这些陈旧的厂房里,虽然没能再次发出轰鸣声,然而屹立的建筑并未就此沉睡,它们正在奏响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乐章。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