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如何实现“碳中和”?远景智能携手无锡星洲工业园打造“绿色样板”
在“双碳”目标要求以及“能耗双控”行动下,各行各业正纷纷探索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的双赢目标。工业园区作为中国经济蕞活跃的场景以及“碳排放大户”,如何进行低碳化改造和产业升级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组织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能源梯级利用。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2025年底前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在此背景下,厘清零碳或低碳园区的内涵及特征,探索工业园区实现“碳中和”的路线日,在第十三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远景科技集团旗下远景智能与无锡星洲工业园区共同发布了《无锡星洲工业园“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报告》(下称《规划》),向外界展示了全国首个基于科学碳盘查结果推演的工业园区碳中和规划及路线图,助力打造区域能碳管理的“绿色样板”。
“基于我们对星洲工业园区2020年碳排放的了解,以及对园区工业增加值及减排潜力的预测,帮他制定了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6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路线图。”远景智能零碳业务发展总经理邢戈对包括
在内的媒体表示,相关实践未来也将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产业园进行复制和推广。
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约2500家,产业园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空间和主要布局方式,对全国经济的贡献率在30%以上,但同时也产生了全国约31%的碳排放。《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开展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通过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而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学院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研究中心主任郭扬介绍,“双碳”背景下,数量庞大的产业园区已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业领域实现科学、精准碳减排的关键靶点。郭扬同时指出,目前绝大多数产业园区仍存碳排放底数不清,减排路径不明等状况。
事实上,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及经验,目前不少园区在制定减碳目标工作时仍处于摸索阶段。谈及当前园区在制定减排目标方面还存在哪些挑战, 邢戈将其总结为三方面:首先,当前每家园区的建设发展进程并不相同,因此具体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会相差较多。第二,科学性的摸清自身家底的过程对于新老园区而言均是挑战。第三,制定目标后,如何低成本的实现路径规划也相对较难。
“比如摸清2020年碳排放的家底,有一个基础值之后,才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因素以及节能减排的预测去设定相关的目标。另外,如何在不花钱、少花钱,甚至还能赚钱的情况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也存在一定难度。”邢戈说道。
据了解,远景智能此次合作的无锡星洲工业园区集聚100多家高科技制造业企业,以半导体电子零部件和精密机械及装备两大产业为支柱,3.5平方公里范围内每年的GDP超过600亿元,是无锡市蕞早设立的国际化高科技产业园区,具有高科技企业集聚度高、产业基础良好、集约化程度高、碳排放强度较低的特点。
根据《规划》,基于星洲工业园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63.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盘查结果,明确了星洲工业园“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6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从星洲工业园现有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园区自2013年开始建设光伏电站,目前园区光伏装机总容量已超18兆瓦,全年发电量超1800万度,且2017配置160兆瓦时的储能电站。但与园区内将近10亿度的用电量相比,目前园区内新能源的发电量仍是杯水车薪。另外,碍于土地面积有限、限高等因素影响,单纯依靠增加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装机量,来满足园区内用电需求并不现实。
据邢戈介绍,为实现星洲工业园的“双碳目标”,远景智能与园区开展零碳技术战略合作,搭建方舟能碳双控数字化管理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技术,对园区内的能源使用与碳排放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对园区内能耗、碳耗全流程实时统计、精准跟踪和及时预警,一键采购绿电、绿证,连接碳市场,并结合能源管理降耗减碳,实现碳中和闭环。
此外,远景智能还设定了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场内能源结构优化、场外绿色权益获取这五种碳减排方法,使星洲工业园设计双碳目标达成路线图。
“我认为还是需要基于科学的手段和数字化的工具赋能园区的绿色发展,包括碳盘查、碳管理、碳闭环、碳报告,真正地通过实时的数据来管理园区的绿色发展,而不是说当发现碳排放与目标出现很大偏离后再来限制生产,这也是我们做数字化管理的初衷。” 邢戈表示。
邢戈称,接下来远景智能将对无锡星洲工业园区内的重点企业制定专项绿色低碳转型方案,并将相关实践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的这些产业园区去做复制和推广,吸引更多零碳技术企业入驻,助推区域内其他园区、企业高效实现零碳转型发展。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