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锡重磅发布!
我市召开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
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的定位和主要目标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并叠加疫情影响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以四个地标产业集群、六个优势产业集群和五个未来产业为支撑的“465”现代产业体系,是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现实需要,也是立足无锡自身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在发展定位上,无锡将构建地标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更具国际竞争力、更强产业链韧性、更多本地根植性的重点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综合实力更强、协同创新水平更高、分工协作关系更紧密、开放合作程度更深入、产业治理能力更突出的“465”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4个产业,规模优势较为突出、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业生态较为完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地标产业集群;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等6个产业,无锡产业基础较好,在国内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打造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全国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5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增长后劲足、资源集聚度高的未来产业,在无锡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将进行前瞻布局,抢占未来赛道。在此基础上,加快打造“3010”产业链培育体系,培育30条具有较高积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和较强协同创新力、品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链和10条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卓越产业链。
在发展目标上,到2025年,4个地标产业集群和6个优势产业集群营收合计达到2.6万亿元,其中营收规模达5000亿元级别的产业集群1个(物联网)、3000亿元级别的产业集群2个(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2000亿元级别的产业集群5个(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1500亿元级别的产业集群2个(节能环保、高端纺织服装);5个未来产业营业收入保持年均 15%以上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万亿元级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高地和5000亿元级别先进装备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做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锡将坚持以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为主要抓手,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一、聚力“点上突破”,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市政府即将出台《无锡市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园区走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道路,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要素链深度融合,通过高质量产业空间保障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到2025年,打造50个以上集聚度高、承载力强的特色产业园区。
二、强化“链上协同”,着力优化项目招引机制。聚焦“465”现代产业和“3010”产业链,全市将实行定向招商、专题招商,构建全市一盘棋、更具战斗力的项目招引机制,制定产业创新地图,为产业链招商提供精准导向,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总部型、龙头型、平台型重大项目以及产业链短板和关键核心项目,不断积聚上下游企业、集中产学研主体、优化产业链生态,推动集群企业由“物理相加”到“化学相融”。
三、加强“中心引领”,着力壮大优质企业主体。全市将深入开展“百企引航”“千企升级”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落实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政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新上重大项目、开展兼并重组,加快挺进各类500强榜单、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到2025年,培育2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四、激发“潜力活力”,着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科创载体,推动梁溪科技城、蠡湖未来城等科技新城建设快出形态、早见成效。到2025年,全市新增800万平方米功能完备的科创载体,新建200家市级以上科创孵化载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政策撬动、精准指导,推动科创企业梯队扩容,建立“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分级滚动培育机制,到2025年分别新增4000家、1500家和200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挂牌运行市产业创新研究院,建强用好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无锡分中心、无锡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产业创新研究院等重要平台,建设3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和10个以上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尽快让每条重点产业链都至少拥有一家“国字号”平台。
五、聚焦“数字经济”,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每年完成3000家以上企业“数字画像”诊断、滚动推进100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实施60个节能改造项目,推动生产制造技术和产业组织方式变革、生产高效率和需求个性化融合,促进“数智云网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加快赋能实体经济,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跃升。
六、支持“跨区跨链”,着力推动产业交流合作。抢抓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机遇,鼓励支持集群龙头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建立跨国、跨省市、跨区域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和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重点央企、头部企业的产业链交流合作。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全力办好物博会、集成电路峰会、生命健康未来大会、新能源大会等重要行业盛会以及汽车、环保等传统产业链协作配套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