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样本年度记录丨高原上的蝴蝶兰
央广网北京12月3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大型记录报道《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精心选择10个地点,10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呈现生活的日新月异。12月31日推出《高原上的蝴蝶兰》。
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阿什努乡,我们的年度记录已经持续了12年。2024年,受地震影响的阿什努乡,有40户村民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下住进新家;东西部协作项目,让来自江苏无锡的蝴蝶兰花苗,在西北高原的冬天开出了鲜花。
2024年,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的阿什努乡,度过了一个多雨的夏天。山体滑坡,道路中断。这一次,马乙拉四的母亲终于同意搬出若兰村。
马乙拉四:她自己也感觉住那边不安全,有风险。乡里边主动给我们做思想工作。
马乙拉四:没考虑,一下就答应了。
2024年9月,阿什努乡干部群众在清理塌方,疏通道路
2020年1月,我们头部次见到马乙拉四,就听他说起母亲不愿意搬出阿什努乡。前一年,阿什努乡刚刚实现全乡脱贫,持续几年的易地搬迁工作也告一段落。2023年底,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阿什努乡距离震中只有几十公里。2024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政策出台。
马乙拉四原本想在自己居住的群科新区给母亲买房或者建房,但是母亲选择了老县城巴燕镇。“当时我就考虑在群科新区,气候也比较好,医疗设施都是那边好一点,我想在那边买房。她说巴燕镇这边,邻居、以前村里的老人都在这边,跟他们一起(比较)习惯。”
马乙拉四:三四年的,六七年的,都有。
2024年8月,一户避险搬迁离开阿什努的村民新居正在建设
新房6月开工,9月建成。马乙拉四把搬家的日子定在10月1日。65岁的母亲从土房搬进砖房。买地、建房和装修总共花掉42万元,扣除避险搬迁补贴16.5万,装修消费补贴3万,实际支出20多万元。2024年,阿什努乡总共有40户完成避险搬迁。12月底,有搬到群科镇建房的人家正在为新房安装烟筒。烟筒连接家里的火炕,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烧得暖热。若兰村的马买在一家也在今年搬到群科镇的新建房,两个儿子在广东开拉面馆。
记者:老人家,前几年阿什努那一拨搬迁的时候,你们为什么没搬?
乡干部翻译:当时头部次搬的时候,他们家孩子们都比较小,还在放牛,靠种植……现在出去有劳力了呗。这几年做拉面出来以后,观念改变得厉害,生活要求也比以前高了……
马买在:尕娃们上学方便,交通也方便……
两层小楼宽敞气派,设计也不只是考虑生产,还有休闲。
副县长高杰:这边主要是用来晒晒玉米。他说在这个地方准备搭个阳光房,喝喝盖碗茶,休闲的。那他们老两口享受生活了。哈哈。
二楼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两盆蝴蝶兰造型的塑料花,一盆红色,一盆粉色。马买在还不知道,就在群科新区,黄河边的大棚里,已经有蝴蝶兰的鲜花开放,还有的正在孕育花蕾。
尚胜祥:前几天就卖了两千多棵了。因为现在快到元旦了,他们都要开始上货了。主要还是春节的量大。春节期间,这些基本上就可以上货了。
2024年12月底,温室大棚里盛开的蝴蝶兰
作为江苏和青海东西部协作的项目,今年8月建成的温室大棚占地2000平方米。大棚里的五万多株花苗和负责人尚胜祥,都来自两千公里外,江苏无锡锡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蝴蝶兰基地。
从锡山区到化隆县挂职的副县长高杰:是我们华东地区蕞大的蝴蝶兰基地,它是育苗加组培。园区里面有16家蝴蝶兰企业,每年的发布会都在我们那边开,定价权是在我们那边,每年的流行色也是我们那边定。这个棚目前是我们青海首个,应该是属于蕞高标准的,放在我们南方也不落后,四层膜的。
尚胜祥:带棉被,周围还带缓冲间。
节气已经过了冬至,但在大棚里,白天靠高原上强烈的阳光就能达到25摄氏度,晚上用风扇和水循环空调,维持在17摄氏度左右。满足这样的生长条件,比在江苏无锡的成本还要低。
尚胜祥:无锡那边养小苗可能适合一点,我们这边做开花更适合。因为蝴蝶兰是“高温养苗、低温催花”,温差大的地方开花就更好。
勉阿西亚和尚胜祥在含苞的花丛中工作
44岁的勉阿西亚正在大棚里为花枝塑形。
高杰:现在学得怎么样了?组盆会了吗?
她家就在群科镇的农村。应聘来这里打工,每小时能挣12元,在家门口有了种地之外的收入。
勉阿西亚:来这的话好。能照顾孩子和老人,还能赚钱。工作环境又暖和,人也舒服。
勉阿西亚:买了,那个红的,四五种配了一大盆。
勉阿西亚:没用过。都没见过。就电视上看见过。
记者:那以前过节过年用什么花呢?
勉阿西亚:家里面随便买个假花呀,塑料的。
勉阿西亚:没有鲜花。现在我家里面有一盆花,人家过来看一下,觉得很漂亮,也去买了,反正这里面来过的人都买。那天一个女的过来说房子刚装修好,买一盆花过去,问一盆多少钱。我说大概就是300来块钱吧,她看这个也好看,那个也好看,蕞后买了1000多块的……
西北人喜欢鲜艳的蝴蝶兰。除了消息灵通的本地人来大棚里买,还有更多的花已经批发到周边的西宁、海东等城市。这些来自江南的花苗在西北高原发芽、盛开,青海的特色农牧产品也在江苏热销。9月底,在无锡锡山区今年新建成的青海消费帮扶体验馆,我们遇到来买虫草的市民。
无锡市民:经常买。青海的菜籽油,还有麦片。他们的菜籽油也好,麦片也好。线月,位于无锡锡山区的青海消费帮扶体验馆
体验馆里还有带货直播间和拉面店。今年,来自青海的拉面档口还开进了江苏不少高校和机关单位的食堂。而曾经外出开拉面店的马乙拉四,今年继续留在老家,做法院的调解员。给母亲买地建房的过程中,他仔细研究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咨询了财务顾问。我们给马乙拉四和另外两个受访的家庭带去了盛开的蝴蝶兰,作为乔迁和新年贺礼。家人们围着鲜花合影留念。
马乙拉四(对孩子):叔叔给你送的花,你看。我们这边买不到的。
记者:现在能买得到了,这是群科的花。
2024年12月底,马乙拉四和家人在盛开的蝴蝶兰旁合影
2025年,高原上的蝴蝶兰还会开得更多。锡山区和化隆县计划在群科镇的另一个村再建一个大棚。春节后,又一批花苗进棚,四季都有花开。
高杰:元宵节以后,苗又可以进棚了,然后到七八月份又能卖了。
乡长冶福林:2025年和2026年总计划搬迁243户。这个改善不是一般的改善呀!
我把在温室大棚里拍下的蝴蝶兰照片发给北京的同事和西宁的朋友,他们都很惊讶,没有想到在寒冬的高原上也能开出这样的花。如同十几年前,我们选择阿什努乡作为报道样本的时候,没有预想到易地搬迁工作的难度;五年前,搬迁告一段落,我们也没有预想到它还能以另外的方式重新启动。十几年间,化隆的脱贫攻坚、拉面经济、城镇建设,阿什努人的生活面貌、人生轨迹、未来愿景,都在以我们难以预想的速度和方向发展。又到了辞旧迎新,要写下年度记录的时刻,我们再一次把答案交给时间,也把高原上的蝴蝶兰,送给正在经历的冬天。它们是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来自春天的消息。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高原上的蝴蝶兰中国之声大型记录报道《民生样本年度记录》,精心选择10个地点,10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呈现生活的日新月异。今天推出《高原上的蝴蝶兰》。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