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无锡作为 让产业链更具“含金量”!
其实在规划发布之前,瞄准科创带上的靶向产业园区,不少企业已经纷纷提前加速“沿带”布局,很多园区也先行一步加快空间腾退,承接产业资源的“沿带”聚集。
科创带规划的10个园区中,滨湖境内集中了集成电路、两机、生命科学、总部经济、数字电影、知识产权等6个园区。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滨湖新增注册1000万元以上企业为348家,其中落户产业带相应园区的企业数有75家,占比22%。作为代表园区之一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前8个月新增31家设计企业,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
某电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专注于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开发,年初入驻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企业对于产值的担忧在复工后很快消失。
“和以前所在区域相比,这里产业更集聚,‘上下游’带来的合作比预想来得快。”7日,该公司负责人拿着一只45瓦的适配器表示,以前适配器有名片盒大小,现在只有麻将子大小,原因就是控制、功率、强电等多种优质芯片实现了高度匹配,而所用芯片全部来自产业园各设计企业。“入驻园区前组装适配器要到处找企业,现在楼上楼下,楼宇之间转一转就齐了,不出园就做成了生意。”
和该电子公司在同一栋楼,入驻产业园不久的某家半导体公司,致力于整合上游的设计企业和下游的控制器生产企业。公司创始人称,通过公司芯片并联模组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可随时找到合作机会。
“除了受政策吸引,更主要的还是看中了这里产业集聚、产业链强大的特点。”该电子公司负责人介绍,2019年公司产值为1500万元,今年在500平方米的空间内产值将实现翻番,这其中由产业链企业带动的“合作”订单占三成。同样,起产业链“连接”作用的另一家电子公司在入驻初期的两个月就创造了200万元的产值。
放眼整个园区,今年1-8月,集中了120多家企业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销售达25亿元,税收2亿元。
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类似,在生物医药、数字影视等领域,不少企业也提前加速“沿带”布局。今年5月,由国内知名企业投资的数字影视创新中心在科创带上的数字电影产业园成立,巩固了数字电影产业园在数字制作研发领域的领军地位。本月9日,投资均超1亿元的多家专注智能医疗、精准诊疗领域的企业同时落地生命科学园,推动园区智能医疗产业链的加快构建。
空间紧缺,一直是湖湾科技创新高地面临的难题。随着太湖湾科创带发展规划的发布,优质企业、优势资源“沿带”流动的趋势将愈发明显,各产业园如何承接?
作为科创带中间节点的滨湖区,2018年起全面启动低效楼宇、标房清理行动。今年该区楼宇低效企业清退目标270家,腾退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185家企业4.9万平方米的清退区域(占70%)集中在蠡园、山水城和马山等三个片区,这三个片区集中了科创带5个产业园。工业标房计划清退300家18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两机产业园所在的胡埭和生命科学园所在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截至目前,楼宇已完成125家3.3万平方米的清退,工业标房腾挪完成12万平方米。
和往年不同,今年园区空间清理手段不断升级,做到了“真的清,清真的”。蠡园开发区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低效空间清退为了防止假清,在年初就对照税收等实际数据下达了80家低效楼宇企业(每平方米年税收不足500元)的清退名单和清退时间,截至8月31日,已清理楼宇企业54家,腾出载体面积2.5万平方米。
低效空间的大量退出,一方面为优质新企转移入驻提供了空间,也为现有成熟龙头企业扩能腾出发展空间。不久前,在争取到1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后,蠡园开发区企业一家企业的红外传感器芯片自主封装线迅速投产,该条封装线“上马”后,“无锡芯”医疗设备产能直接从百万台增至300万台。同样因为一批低效空间释放,9月初,无锡华纳发展电控所需的两千平方米载体也得到了满足。
为保证优质企业快速“沿带”转移,今年湖湾很多园区纷纷调整策略,围绕重点产业集群,谋划产业循环半径,制定强链、补链方案,打通堵点、连接断点,以区域循环促进大循环。招商打破各自为政的惯性手段,推行全员、全领域招商。
科创带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所在的蠡园开发区,下属有八个园区,今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各园区招商不仅为自己,而且也帮别人,先招进来再通过内部调配,将蕞适合的企业调整到蕞合适的楼宇。蠡园开发区相关人士表示,通过高效招、精准调,区域内逐步呈现出“一楼一特色”“一园区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分布,产业链附加值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蠡园开发区自有楼宇载体每平方米年税收贡献已经达到了1600元,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单位面积税收贡献则超过了3000元。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技术等优质企业纷纷落地,在助力产值空间优化、产业链延长的同时,也将助推科创带园区的创新发展和区域太湖湾科创走廊核心区的打造。”据滨湖区相关人士表示,滨湖境内集中了全市70%的科创和院所资源,未来在六大科创带园区的打造上,院所创新链与区域产业链在深度融合上将做到创新和协同,一方面把科创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承接新兴产业转移,提升产业集聚规模;另一方面,科学谋划沿线空间布局,推动科技与产业、园区与园区、板块与板块间的协同发展。
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曹炳汝表示,未来无论是城市内部板块间,还是跨地域的城市间,产业、资源“沿带”加速流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趋势将愈发明显,在这背后,从园区到政府等各级部门的高品质服务供给要及早跟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