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镇长团擦亮无锡“产才城融合”金名片
前两天,无锡市第15批科技镇长团江阴团团长曹兴华将手中的“接力棒”郑重地交到了新一批选派成员的手中,此时的她有些恋恋不舍——带着江阴团走南闯北找项目、求合作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流水的团员,铁打的团队。选派科技镇长团是江苏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十多年来,在这场创新驱动发展的“接力赛”中,来自五湖四海的“特殊团员”积极融入无锡地方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打通产学研用“任督二脉”,桥梁纽带效应持续放大,引才育才作用更加凸显,导入资源要素不断升级,将无锡“产才城融合”金名片擦得更亮。
产才城融合是无锡人才工作一以贯之的特色,将“团”建在“链”上,也是无锡科技镇长团的一大“法宝”。当前,无锡正聚力打造“465”现代产业集群,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地标产业,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以及氢能等未来产业,无一例外需要科技创新助力。
每一名科技镇长团员背后,都联系着一门学科、一所学校甚至一连串高校、院所,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创新资源。无锡市第九批科技镇长团新吴团就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一支“王牌军团”。该团不仅牵头成立江苏产研院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所,旗下设立芯和投资,还成立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投资基金,并成功中标工信部集成电路、芯片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累计引进科研人员超100人,其中16位来自中科院、8位来自清华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70%,博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15%。
让“科技镇长”们挂钩产业链链长部门、产业链重点企业、产业链一线人才……无锡把准产业链需求“脉络”和人才链需求“层次”,聚力破解发展难题、大力开展科技合作、合力培养人才队伍。截至今日,无锡实现了区区通大院大所、镇镇有教授博士,其中惠山区各镇围绕重点产业分别对接一所大学,成立研发机构,形成“一镇一院一产业”的创新布局。
“可以预见,将来的科技创新门槛将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难度将持续加大,产业链上下游间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无锡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镇长团下一步依然要牢牢围绕地方产业链进行布局,对症下药、精准选派,打破团组、单位和地域间的界限,把各自为战的“独立团”打造成联合作战的“集团军”。
跨越700余公里,从华中科技大学到太湖之滨,从一名大学专业教师到连续担任第五、六、七批科技镇长团惠山团团长,从学术到产业……丁劲锋的角色转变得很彻底。在他的助力下,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顺利落地,并已经成为引领惠山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强大智力引擎,真正实现通过校地合作,达到助推产业提升的效果。一批批校友们也在他的影响下,带着技术纷至沓来,在无锡搞科研、办企业。
“团员会离开,但科技镇长团打造的创新平台会继续运转,科技镇长团负责的企业项目也会不断推进,那些引入的企业会持续成长,融入无锡的产业雨林。”正如丁劲锋所说,科技镇长团每一届都有“完成时”,但科技创新只有“进行时”。如何把每一届镇长团赋能地方发展的能力固化下来,是无锡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以惠山区为例,该区在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团长、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云强的倾力推进下,在全省首创科技镇长团实体化运作平台——惠科创新创业中心和首个区级“科技镇长团之家”,通过先试先行,探索科技镇长团实体化运作模式,集中优势力量主攻地方产业链发展瓶颈,将镇长团服务地方发展变成一场永不落幕的“接力赛”。
化“短期挂职”为“长效赋能”,无锡探索建立一个个区级实体化运作平台,通过市场化整合、届次化推进、项目化管理、公益化运营、品牌化运作等方式,保证团员离任后“一茬接着一茬干”,把好的资源沉淀下来,持续为地方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永不落幕的“接力赛”效应显著。据了解,无锡历任科技镇长团对接企业技术人才需求2126项,新成立公司22家,牵线亿元。
从蕞初的技术交流合作,到金融创新、人才引育、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无锡科技镇长团的服务内容打出了迭代升级“组合拳”,不断为地方发展赋智、赋值、赋能。
攻克技术难题增强竞争力。新吴区第十三、十四批科技镇长团团长王丹丹与江南大学院士团队共同发起成立“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汇聚20多位食品领域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和从业人员,招引科露宝等企业落户,成功孵化朗健生物、云酿科技等新兴企业,解决乳清蛋白等关键原料的替代问题,打造特殊食品产业高地;锡山区首个团员创业项目——无锡燊旺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锡山区第十三、十四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娄建勇自研的尖端电气科技成果,已研发出集成电路变压器芯片、单一式电源模块等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原创技术产品。
筑好人才金融“蓄水池”。在团员的牵线亿元的太湖人才成长基金、太湖人才天使基金,联合毅达资本、彬复资本等市场化、专业化机构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双碳”战略下,江阴团成功落地长三角光伏太阳能创新中心,当前正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和全国新能源产业创新策源地;由锡山团推动的“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粳稻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提升了乡村振兴的“科技含量”……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都将成为无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
做好“产”“才”嫁接的同时,不少团员自身也完成了从“外乡人”到“本土人”、从“科技专家”到“地方干部”的转变,充分融入所在辖区火热的经济转型大潮。其中,28名团员因业绩突出获派出单位提拔重用或入选人才项目,得到地方和后方单位的“双向”认可。29名团员留锡就业创业,所创企业中有一家入选高新技术企业,一家瞪羚企业。
积十五年之功,谋辉煌新篇章。科技镇长团工作迎来新的开端,无锡将紧密依靠人才链驱动创新链、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形成多元要素高效对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产才城融合”新格局,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提供更强支撑。(陈菁菁、夏昊森)
让“科技镇长”们挂钩产业链链长部门、产业链重点企业、产业链一线人才… …无锡把准产业链需求“脉络”和人才链需求“层次” ,聚力破解发展难题、大力开展科技合作、合力培养人才队伍。以惠山区为例,该区在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团长、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云强的倾力推进下,在全省首创科技镇长团实体化运作平台— —惠科创新创业中心和首个区级“科技镇长团之家” ,通过先试先行,探索科技镇长团实体化运作模式。科技镇长团工作迎来新的开端,无锡将紧密依靠人才链驱动创新链、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形成多元要素高效对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产才城融合”新格局,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提供更强支撑。
让“科技镇长”们挂钩产业链链长部门、产业链重点...
贯彻执行“28条” 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3第二届紫金网络评论大赛
学习贯彻******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举报电线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苏ICP备07000608号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20110153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