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锡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江苏无锡:从“栖息地”到“生态系统”新型科创综合体呼之欲出

admin6个月前 (09-24)无锡产业信息7

  从追求“规模效益”到看重“供需效率”,从重资产经营到轻资产、重运营,从资产抵押杠杆借贷到通过天使、风投、私募融资直至上市……今天的创新型企业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对于城市、产业园、孵化器来说,这种改变带来了新的历史挑战:如何满足新时代下的企业发展需求?

  无锡深刻感受到这种需求变化,并以新型科创载体破题。近两年来,全市科创载体建设全面提速,科创企业形成战略性集聚。如今,一批地标型科创综合体呼之欲出,成为创新建设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不仅是科技企业聚集区、未来产业孵化池,更要成为技术创新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高品质产业空间受青睐,如何建起科创企业“理想地”?

  一个优质的科创园区可以有“多香”?新近竣工的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二期项目用“开园即满租”给出了答案。创新园开园时,7栋产业楼就已被100%预定,园区整体预定率超过90%。从硬件上看,园区大楼的层高、承重超过一般的办公型载体,还配有双货梯、双层地下室,研发和生产可以在同一栋楼内进行,帮助企业实现工业上楼,更有利于招引有潜力的好项目。“与传统的科创载体空间不同,我们打造的是集研发、办公、产品测试和小型生产于一体的新型科创载体。”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董事长匡宏说。

  距离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不远,一家老牌产业园区则以企业“长情相伴”的案例阐释高品质科创载体的吸引力。无锡(国家)软件园(iPark)三期海豚座,一家半导体企业已在此走过了15个年头。无锡华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动态薄层(DTL)晶圆表面化学处理技术及设备属于“从0到1”的创新,自2008年成立起,公司蕞初的10年是在默默无闻的研发中度过的,几乎没有销售产出。园区十多年来的耐心陪伴给了企业很大助力,不仅支持公司将初期800平方米办公场所扩大到5000余平方米,还在空间紧张的地面一楼给公司安排了生产车间。

  2018年起,华瑛微电子进入爆发期,当年首台产品获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颁发的“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2019年研发成果获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技术标准优秀奖”,2021年后的两年间一路从无锡市“雏鹰企业”跨越到“准独角兽企业”和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公司发展路上得到了园区和地方上很多支持,未来我们会留在这里陪伴园区一起走下去。”华瑛微电子创始人温子瑛说。

  科创载体与创新企业的双向赋能为园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在各类产业园数量不断增长的今天,如何为企业打造创新创业的“理想地”,是每个科创载体都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企业的创业模式在变、创业思维在变,我们提供的创业环境必须和这些变化匹配起来。”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江伟说。

  2002年开园的无锡(国家)软件园是无锡蕞早的科技园之一,而现在仅新安街道太科园板块就集聚了4家国资园区和16家民营资本园区。“硬件优势已不是园区获得企业青睐的首要条件,我们的特长在于,一个初创企业入驻,我们可以为它提供几百份合适的人才简历。”郑江伟介绍,园区3万多名人才已经形成一个“蓄水池”,园区还与各大高校合作,定期招募高校毕业生,免费培训后向企业定向推荐。

  从“栖息地”到“生态系统”,新型科创综合体呼之欲出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创载体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锡的科创载体建设已历经20多个年头,2022年以来更是进入了“全面提速期”。近两年,无锡新建成投用科创载体面积超500万平方米,新增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08家。去年年中,无锡市科技系统发起一次深度调研,对全市科创载体的发展情况做了一次摸底“画像”。

  调研结果显示,对比省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态势,无锡市科创载体数量规模偏小,科技企业孵化器偏少导致项目孵化功能较弱。部分科创载体仍以提供办公场所、基础服务为主,在技术服务、投资融资、创业辅导、资源对接、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专业增值服务水平不高。尤其是科产城人融合仍显不足,生活配套、交通设施等方面布局和建设不够,一些科创载体由于公共设施用地被产业用地挤压,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导致企业员工在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方面需求难以满足。

  缺少综合性配套,从远期来看将影响科创载体的持续发展潜力。位于无锡和苏州交界处的一家产业园,周边缺乏公交车等交通配套,两年前入驻园区的某生物科技企业负责人坦言:人才难招。“这里过去不远就是苏州,当地开通了定制班车,生活配套各方面更方便,这两年我们公司的人才被抢过去不少。”园区企业希望能尽早完善周边设施配套,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过来。

  除了为创业企业提供“栖息地”,新型科创载体还应为企业打造一个适合发展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创业、产业、文化和社区功能有机融合的科创综合体。从无锡近年来的一些产业园区项目中已可看出科创综合体的雏形: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二期项目将配置餐饮店、便利店、运动场所,设多功能会议室、阅读区、VIP接待室等,为企业家、创业者、科创群体提供便捷而有品质的工作与生活服务配套。

  一批地标型科创综合体将集聚“红沙湾科学城”区域。沿山水东路向两侧拓展,一片近7平方公里的“山水东路科创谷”日渐成形,自南向北依次布局了太湖植物园、吴塘门文创园、西林科创园、中国数字教育产业园、车联网产业创新基地、深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申威产业园和南泉科技园八大园区。当地还在山水东路和山水西路交会口布局了占地68亩的“科创谷”配套区,拟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配套载体。

  从无锡市科技局获悉,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园、长三角工业芯谷等科创载体也都列入了无锡市地标型科创综合体的拟建设名单,除了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未来还将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下更多功夫。

  吸引“养分”与企业共享,科创载体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今天的科创载体,已不单纯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概念。科创综合体,不仅要为企业搭建一个创业的办公环境、支持平台,更要把资源、智慧、商脉等企业‘养分’吸引进来、共享起来。” 无锡市科技局成果处相关负责人一语道出打造科创综合体的关键点。据悉,无锡市科技系统正在研究和完善进一步加强科创载体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升无锡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撑能力。

  2022年,无锡市科技局制定出台《无锡市新型科创载体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建立了以单位面积企业毕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等为核心指标的科创载体绩效评价体系。按照新的实施方案,预计到2027年底,无锡将规划建设约100家特色化科创载体,遴选20家标杆型孵化器,建成10家地标型科创综合体。

  在此期间,无锡将统筹科创空间建设力度,打造品牌孵化器,提高企业孵化成效。在科创载体内布局创新支撑平台,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面向科创载体内企业开放共享大型仪器、科研设施等科技资源,到2027年底,全市科创载体计划新建成新型研发机构15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0家、公共技术平台50家。

  同时,深入实践“房东”变“股东”思路,加强科技金融赋能,探索“孵化+投资”新模式。通过设立科技招商基金、发挥市天使基金作用等途径,挖掘科创载体内的“潜力股”企业投小投早投新,确保到2027年底,全市科创载体设立的天使基金和科技招商基金总额不低于100亿元。

  从全市层面看,实施方案从高位统筹出发给出了总体方向,但落到各个板块,如何有效规划科创空间并没有标准答案,各地有不同的实践。不少地区近期发布了相关规划,如《滨湖区高质量产业载体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将打造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四位一体”的全新产业载体矩阵,整体布局60个特色园区,特别是聚焦“工业上楼”,推动科创载体建设,将区域载体精准打造成高品质的“垂直硅谷”。

  寸土寸金的无锡经开区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未来,一栋楼就是一个工业园,未来产业将集中在楼宇之中,让‘小地块’迸发大能量。”经开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地区的目标是,确保到2025年建成400万平方米承载“研发+生产+展示”功能的科创载体,引育一批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 “黑科技”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无锡车联网产业释放澎湃动能

  · 江苏无锡:“春日经济”释放澎湃活力,多元场景掀起消费热潮

  · “无锡工信”亮眼成绩 展现产业强市澎湃动能

  · “无锡工信”亮眼成绩 展现产业强市澎湃动能

  · “无锡工信”亮眼成绩 展现产业强市澎湃动能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1无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议在深圳举行

2021无锡—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议在深圳举行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领导和产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方向。市领导杜小刚、周凤琴、陆志坚、许峰、丁四海、周常青、高亚光等出席会议。   市科技局赵建平局长作无锡概况及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介绍。在随后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会上,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

2022无锡这样干!

2022无锡这样干!

  2021的辉煌,定格在光荣榜上,却也意味着旧的一页已经翻篇,无锡要为捍卫荣耀、再创新绩披挂再战。   把目光投向远方,全市2021年度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重槌擂响了进击的鼓点。来自各板块、部委办局和各功能园区的阵阵回响中,有豪情生发,有清醒理性,更有务实招数。决战二季度、决胜全年红,交出一份新的过硬答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荣...

“一核十园多点”打造环太湖新经济生态圈无锡太湖湾科创带来了!

“一核十园多点”打造环太湖新经济生态圈无锡太湖湾科创带来了!

  无锡“十四五”一号工程按下启动键。4日,《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正式发布。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合作体系,协同联动沪苏浙皖“环太湖”城市群,共同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太湖岸线平方公里的区域,一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湖湾创新高地将加速隆起。   根据《规划》,太湖湾科创带以太湖岸线为界,北至范蠡大道、分范线、钱胡路、高...

“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无锡太湖湾科创城“智核”集聚效应初显

“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无锡太湖湾科创城“智核”集聚效应初显

  作为无锡高新区“十四五”期间举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重磅打造的“头号工程”,近一年来,太湖湾科创城向着“湖湾明珠、科创名都”的目标加速建设,“科”的高峰更高、“创”的浓度更浓、“城”的形态更好。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太湖湾科创城建设指挥部第三次会议上获悉,前10个月,科创城内新招引科技企业1206家,年内这一数字将攀升到1500家,明年争取再翻一番,聚力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创新高地。...

《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无锡经开区行动纲领》发布

《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无锡经开区行动纲领》发布

  本报讯 竞逐新赛道,展现新担当!4月8日,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再度迎来重磅消息:当天上午,无锡经开区正式发布《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无锡经开区行动纲领》,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市委书记黄钦会见与会嘉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雪浪小镇名誉镇长王坚颁发无锡市“国际经济科技特别顾问”聘书,为无锡经开区十大“科创导师”颁发聘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

【关注】无锡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北科建上海城市公司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

【关注】无锡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北科建上海城市公司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

  原标题:【关注】无锡高新区管委会调研北科建上海城市公司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   近日,无锡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朱晓红一行调研北科建上海城市公司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就协调解决园区发展问题、商议园区融入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发展规划等事宜进行座谈,高新区相关职能部门和上海城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参与座谈。   会上,无锡项目总经理杨小军首先汇报...

今天无锡经开区重磅发布!

今天无锡经开区重磅发布!

  原标题:今天,无锡经开区重磅发布!   (2020-2025年)》经开区行动纲领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周生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洲际酒店管理集团中国东区首席运营总监詹杰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雪浪小镇名誉镇长王坚等嘉宾发言。   (2020-2025年)》经开区行动...

以“城”之名托举无锡的创新未来

以“城”之名托举无锡的创新未来

  距离计划中的开园时间一天天缩短,宛山湖生态科技城首个投用的科创园区正全面加快建设进度,追赶被疫情耽搁的工期。200亩工地现场,7座装配式单体建筑已拔地而起,等待着签约企业的拎包入驻。投用在即的园区,拥有了一个正式的名称:宛山湖未来产业研发社区。   聚春之“劲”,以“城”之名。万物生长的季节里,承载着无锡未来创新策源力提升的平台载体,在一手抓防疫的同时也没停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