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推进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新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新产业,让全球企业步入“新赛道”。7月29日,在EmTech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备受关注的新一轮50家“聪明公司”正式发布。而作为峰会主办地的无锡市滨湖区,也正矢志打造全国文明的“聪明城区”: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总体目标,紧密结合“五湾五城”战略布局,高树“数字滨湖”鲜明旗帜,深入推进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把稳舵”,优化既有布局解构与重构
目标决定战略。2022年1月1日,太湖湾科创带滨湖创新大会盛大召开,“五湾五城”概念鲜活亮世,红沙湾科学城、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九龙湾智造城和灵山湾创新城呈现出生态活力和产业动力的精准匹配。滨湖根植超百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优势,力求在数据蓝海之争中斩获断崖式的竞争优势。
战略决定体制。2022年2月,滨湖锚准开发区这一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主力军,结合“五湾五城”战略布局,印发《滨湖区关于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1+4”功能区联动发展框架,同步优化现有开发园区管理体制。
《实施方案》中,滨湖区委编办秉承着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意识,高位谋划、统筹部署,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协助既有布局完成解构与重构,在“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下,重塑再造开发区发展新形态。一改分散重复、职责交叉,整合园区管理机构;一改定位重叠、管理冗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改边界模糊、单打独斗,协同发展功能互补。与此同时,属地政府与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职责边界也得到了明确,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职能再度得到强化。
“鼓足劲”,提升载体平台质量与能量
滨湖发挥开发园区产业高度集聚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优势,大力挖掘优质数字资源、集聚高端数字资源、用好市场数字资源。
以此次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滨湖将域内的国家集成电路(无锡)设计中心、国家工业设计园和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载体影响力辐射全区,逐步形成以数字产业链为纽带的区域产业协调机制——“五湾五城”,相辅相成。
灵山湾创新城,大力培育生命健康等特色产业,集聚全球生命健康产业资源和创新化要素;红沙湾科学城,重点发展海空天核心装备、影视文化、数字经济、软件信息、元宇宙等新兴产业;蠡湖湾未来城,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推动超算、芯片等专业技术平台服务市场化开放;运河湾现代城,做大做强工业设计、集成电路等产业,重点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医药、金融创投、数字文创等生产性服务业;九龙湾智造城,重点发展以通信网络、物联网、信息安全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使命在肩,滨湖以湖湾为纽带、园区为载体、科创为支撑,不断提高“数字”含量、“产业”质量、“带”的能量,奋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数字产业化的“黄金湾”。
“绷紧弦”,精进产业生态实务与服务
目前,滨湖共有171家数字经济核心规上企业,规模超230亿元;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规模达74亿元,同比增长43%;数字影视产业规模达90亿元,同比增长29%;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90亿元,同比增长60%。
数字经济产业的高速增长,急切呼唤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队伍与公务服务,为此,滨湖一手抓“人才”因子、积极有序引导,一手抓“服务”元素、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开发园区产业生态良性循环。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聚焦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等优势特色和未来产业,滨湖先后开展了太湖数字文化制作人才论坛、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等大型活动,营造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的浓厚氛围。同时,扎实推进“滨湖之光”政策实施,引导人才申报并获得高企培育奖励、文化发展专项等奖励,协助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各项工作,为人才有备而来。
企业驻进来,更要办得好。围绕构建简约高效、阳光透明的治理架构,滨湖结合“三整合”改革与“放管服”改革,完善机构设置、规范管理架构,在开发园区内实现“一层全链管审批、一张网格全覆盖、一个平台总指挥、一支队伍抓执法”。凭借为民服务中心全域覆盖的优势,实现“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移动端数字化建设、统一政务服务事项标准,为“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等夯实基础,为服务更进一步。
在数字经济迎面而来的时代,滨湖“御风而上”,将以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持续推动全新园景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靓丽风景。(洪晓彤)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