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中打通江南文脉“入海口”
江阴鹅鼻嘴公园内矗立着一座石碑,上刻“江尾海头”四个大字。江阴,在古代曾是长江入海口,是连接江海的咽喉要道,有“长江锁钥”之称。鹅鼻嘴,因山脉的外形犹如一只伸头到长江饮水的鹅而得名,在此远眺,滚滚长江尽收眼底。江阴籍诗人庞培曾用“一座城市波光粼粼”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山北水南是为“阴”,长江在无锡的流域集中在江阴。长江浩浩汤汤,蕴养了江阴五千年文明史,铸就其“人心齐、民心刚”的城市品格。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风光旖旎、文明璀璨的山水新景、人文新篇,正在“江尾海头”徐徐展开。
登上江阴城市记忆馆的楼顶露台,眼前豁然开朗。大江之上船只来往忙碌,沿江岸线一派秀美风光,不远处江阴长江大桥飞跨南北、气势雄伟。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宋代王安石笔下的匆匆一瞥,让一个港、一座城的历史呼之欲出。江阴作为古代航运中心,在历史的发展中联运江海,直至成为亿吨大港,承载着历史的荣光和时代的担当。
长江边的君山浮远堂,是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的立志处。穿越五百年的时光,仿佛看到明万历年中期,16岁的徐霞客登君山观长江,发问长江之水何处来,立志考察长江源头。这位“游圣”驰骛数万里,踯躅三十年,两足俱废仍步履不停,穷尽一生撰写出《溯江纪源》,指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秘书长、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唐汉章认为,徐霞客血脉里涌动的,正是江阴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长江行至江阴,江面骤窄,蕞窄处仅1250米,湍急的水流撞岸激起滔天浪花。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江阴要塞官兵在******地下党的策动下,成功举行阵前起义,有力支援了大军渡江。
大江东去,人文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刘天华,带动中国民乐走向国际舞台;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为中国女性首创有生命的专属代名词“她”;追源溯流,无锡东林书院领袖顾宪成所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展现的正是一种家国责任和人文精神。
凡此种种,皆为性格,俱成精神,长江哺育的文化精神激荡至今,在此熔铸成“人心齐、民性刚”的性格特征。长江大保护的时代浪潮中,江阴以江尾海头文明城、江防要塞头部县、霞客探源出发地、县域发展领跑者作为具体定位构成,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绵延江水气象万千,源远流长。
江阴岸线公里,深水良港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对环境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塔吊林立,临江不见江,滨江不亲水。江阴以极大气魄“还江于民”,数年来持续推动沿江码头、工厂、轮渡等搬迁退让、绿色转型。如今,江阴生产岸线%;腾出滨江空间,治理污水、扬尘、噪声等一系列污染,打造沿江公园、生态运河组成的“一江一河”城市生态T台。
行走在江阴沿江生态景观岸线,由江边湿地、公园组成的生态风光带风景如画,市民们在这里跑步、骑行,山与城、江与人的连结愈发紧密。江阴文化商业旅游产业集团筹备组副组长朱贻军介绍,后续沿岸还将引入各类业态,满足市民休闲、消费需求,让百姓在公园里也能感受到“烟火气”。
如何让长江岸线留住历史、记住乡愁?八公里沿江,众多滨江公园次第绽放。韭菜港公园,由老煤场堆栈及韭菜港汽渡码头原址改建而来;船厂公园通过老厂遗址再设计,形成工业记忆性景观;黄田港公园保留原有的候船大楼,“化身”城市记忆馆。连通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锡澄运河,将两岸老厂房等工业遗存变身为现代公共活动空间,让人们沉浸式体验漕运文化、工业文化和无锡民族工商业的灿烂篇章。
长江岸线更要留住自然。位于江阴窑港口长江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黄丹村,天然芦荡、湿地灌丛成了网红打卡地,新打造的窑港口湿地公园·鸟岛成为亚太候鸟迁徙路线上鹬鸟类的重要中途停歇地。
“十年禁捕启动以来,眼见着江里的鱼越来越多。退潮时,一条条挤在芦苇荡里,跳个不停!”62岁的村民吴玉平以前是渔民,上岸后成为护渔员。他感慨,“江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村里人气变旺了,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利港街道黄丹村党总支书记朱建良驻村工作后,劝说小型畜禽养殖场、化工作坊和小型修船厂一一清退,协调处理村民生计问题、家长里短,推进长江水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他说,每一个人的倾情投入,换来风光旖旎的长江湿地景观和百姓的幸福指数。
文脉为“骨”,奏响新时代江河共鸣
长江与运河在无锡交汇,串联起众多的河湖荡氿,为这片土地注入开放包容与活跃进取的因子。
癸卯初夏,江阴临港,由全球新能源领军企业远景科技集团发布的《碳中和行动报告》轰动业界。远景集团宣布成功实现2022年全球运营碳中和的目标,成为全球蕞早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绿色科技企业之一。十余年间,从风电储能到动力电池,再到智慧能源管理,“远景巨轮”沿着滚滚长江奔向浩瀚深海,向世界展现“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的中国担当。
“长江,是江阴的城市母体和生命之源,传承创新长江文化是每一个江阴人的本色与天命。”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政说。近年来,江阴依托长江自然生态空间,串联长江文化遗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城市记忆馆等一批文化地标拔地而起,引导全社会认识长江、热爱长江;江苏学政衙署、徐霞客故居、刘氏兄弟故居、黄山要塞等文物遗迹,经过整体性保护开发“串珠成链”,游圣、学政、军事、民乐、中医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代鸿沟,在融合中找到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一批“亲山抱水”的标志性文旅项目,延续城市文脉、讲好江阴故事。走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阴段建设重点项目“国乐岛”,音乐厅、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功能场馆,构建出行云流水、自然典雅的文化艺术画卷,科技感、未来感和着人文内蕴扑面而来。“依托江阴优秀的国乐基因,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将国乐文化融入服务业、制造业之中,塑造更有辨识度的城市文化IP。”项目负责人说。
大江戏韵传万里。作为著名的“民乐之乡”,江阴的“二胡艺术”和“江南丝竹”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代展现出蓬勃生长力。在江阴,每年有4000多名小学生参加二胡培训学习,全市20多所小学组建锡剧传承“小锡班”,延续多年的“锡剧进校园”活动,将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让锡剧这一优秀传统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长江之涛声、运河之流韵,在太湖之滨交汇激荡,塑造着一座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无锡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陆惠玲表示,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传承地,无锡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富矿,高位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长江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工业设计、城乡建设,让悠久的长江文化在江南盛地绽放时代魅力,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