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容增效无锡滨湖产业发展“换挡加码”有看头
以“转”赋能,以“升”聚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无锡市滨湖区这一年,按照战略定位,继续打好产业高质量发展“硬仗”,全力向“高精尖新”“赛道”阔步前进。
迈入“十四五”新时期,面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无锡市滨湖区如何进一步破解土地瓶颈,以有限的空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加速、质量效益提升?
今年,滨湖继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向内发力、激活存量,全方位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好、做活土地这篇文章。
6月21日,全区工业园区举行“六抓六促”工作动员部署会。会上,一张空间提升“规划图”,清晰地呈现出未来五年的滨湖工业用地发展走势:到2025年,实现盘活利用低效工业用地3000亩(2021年腾出800亩)、清理整治低效企业1000家(2021年清理300家以上)。5年时间内,滨湖占地5400亩的工业园区中,有近56%的工业用地要从低效向高效加速盘活。
据了解,今年无锡市滨湖区盘活低效闲置土地目标完成率达103%,清理整治低效工业企业目标完成率达101%。截至11月,新招引注册资本超千万元“六大”产业企业102家,新增科技型企业720家,胡埭镇、荣巷街道、蠡湖街道已完成对村(社区)集体标房统租统管试点。
这一年,滨湖着眼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推出一系列产业发展和项目引育。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滨湖以“一企来”企业服务直通车项目为抓手,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开展一系列政策宣讲活动、培育一批省、市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项目)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之路上,“技术范”一直是滨湖产业转型的显著标签。
位于胡埭园区的江苏凯迪航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里,有个投资1500万元改造的智能车用增压器生产、测试车间,在生产面积不变、人员减少78%的情况下,产能提高3倍,生产效率提高5倍。
“11台套设备仅需2人操作,全部实现自动校正尺寸,自动检测、去重、平衡。”企业负责人介绍,该车间产品核心件涡轮转子,平均70秒就能有一件下线万件。
今年3月,滨湖区发布太湖湾科创带“一廊、四片区、多节点”“五湾五城”产业发展格局,在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上,已开始积极打破地域界限。
在助力重大项目落地,造优营商环境上,滨湖亦是举措多多。依据“双提前”工作方法,滨湖区对每个省、市、区级重大项目都指定一名代办员,与项目单位建立高频高效对接机制,主动上门指导服务,通过“绿色通道”“一项一策”等方式,为项目前期的快速办理和顺利实施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保障。围绕体制机制优化,出台《滨湖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任务责任清单》,落实落细“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工作要求。同时,滨湖建立“督查+双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到2025年,滨湖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力争达75%;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1.2万人,推进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孙星星)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