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锡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打造无锡城市新门户树立融合发展新样板——无锡梁溪科技城创新发展纪实

admin9个月前 (09-24)无锡产业信息10

  建设无锡梁溪科技城是无锡市委、市政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无锡实践”,推进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无锡样板”,是勇当江苏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具体举措,是做大做强梁溪区、统筹优化城北地区功能布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扎实推进无锡市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以及推动中心老城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

  2022年9月,一场场拜访、会商、洽谈在无锡梁溪科技城内加速凝聚着强大工作合力——9月6日、9月13日,梁溪区委书记、梁溪科技城管理局筹备组组长朱刚带队赴惠山区、锡山区沟通对接协同合作;9月14日,科技城重点工作汇报会举行……建设者们快马扬鞭的身影,为呈现梁溪科技城繁荣澎湃的新面貌按下了加速键。

  焕新与重振,释放区域创新发展更强动能

  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实现城市现代化,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无锡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围绕“东向接轨融入、北向引领辐射、南向协同联动、西向湖湾一体”四个发展方向,明确了全面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建设服务省域一体化,突出以锡澄锡宜一体为基础的市域一体化等三个方面推进路径。

  从区域位置上讲,梁溪科技城紧靠梁溪老城核心区域的北侧,北面是惠山新城,东面是锡东新城,G312、通江大道等大通道穿城而过,北达无锡枢纽道口,南抵沪宁城际铁路中央车站,正好处于无锡立足全域一体对接上海龙头“四个方向”“三条路径”的交叉点,区域优势凸显,对于实现老城区北部三区交界处联动发展,打造无锡城市新门户,促进区域协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块土地承载着无锡人的历史记忆,更承载着新老无锡人对未来城市的美好期望。在过去,梁溪科技城所在区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因工商业而崛起的无锡,在以水陆交通为主的时代,沿运河布局工业版图,这里曾是城市会客厅,有着厚实而繁荣的工业基底。但从“运河时代”迈入“蠡湖时代”“太湖时代”过程中,工业“退城进园”,这里沦为了产业空心地。曾是“炙手可热”的中心区块,已日益演变成城市之“疤”,搬迁企业留下的未修复土地,一条条断头路,基础设施弱、环境脏乱差、居住体验低、治安管理难,与无锡“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城市形象形成巨大反差,显得格格不入。在当前加快优化城市格局、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关口,无锡市委市政府吹响无锡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将目光聚焦到老城区这片土地上,努力建设一个“数实共生、绿色低碳”的智慧之城、未来之城,成为无锡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希望以梁溪科技城的崭新面貌,实现城市客厅的焕新与重振。

  2021年11月,无锡梁溪科技城管理局筹备组正式成立,建设梁溪科技城成为无锡城区格局深度调整和法定机构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一步,成为城市更新的关键抓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推动都市科创深刻融入城市肌理,率先打造独具特色的科创载体。从提升创新浓度、科研高度、智力密度着手,这里成为中心城区内主要的科创空间,把城市更新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整合改造城市内核的老厂房、传统街区等“存量空间”,让科创氛围由点及面、辐射散发,让各类“种子”“苗木”在这里得以生长。

  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强磁场”

  梁溪科技城从筹备之初,就定位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没有现成路径可循。一个全新的探索,需要在政策搭建、规划指引、资源倾斜、力量配备等方面综合发力。

  100多天,带着“把无锡梁溪科技城建成世界看无锡的窗口”的重大使命,筹备组在深圳前海、上海临港、青岛蓝谷、海南自贸区等地学习取经,并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头部企业多方探讨交流,寻找着建设“未来科技之城”的实现路径。答案是什么?科技城管理局筹备组给出了这样思考:营建数实共生的智慧之城。架构智慧城市基础框架,全面打造集约高效、智能智慧、绿色低碳的数字城市。以数字场景营造、数字技术应用为抓手,重塑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重塑焕新之城。

  “无锡梁溪科技城管理局是由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设立的全省首家法定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负责科技城的规划实施、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综合协调等工作。”无锡梁溪科技城管理局筹备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筹备组内设有综合管理部、经济发展部、规划建设部、财政审计部、投促科创部、公共服务部6个部门。

  在全面把握市委市政府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试点的战略部署前提下,在进一步明确建设梁溪科技城重要性的基础上,筹备组以党建为引领,加强班子和团队建设,引导管理局和科技城集团全体领导干部职工用发展的眼光、战略的思维投身于科技城工作,推动科技新城建设的实体化运行。按照上级部署,筹备组加强与三区的协调配合,及时厘清体制机制,抓好落实,聚焦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加快推进科技城管理局挂牌,统筹谋划好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格局和新模式。

  作为全省首家法定机构改革试点,梁溪科技城实行“理事会+管理局+平台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锚定全市“一带多点”协同创新格局的重要支点,支撑区域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的定位,聚焦核心区空间展新、城市更新、产业焕新三大方向,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关键点,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高站位顶层设计,擘画发展蓝图。作为产业转型的未来都市,梁溪科技城定位全新发展模式,基本规划形成“一带、两区、三园、三节点”的产城融合空间结构。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数字技术为驱动、数字场景为牵引,构建“1+3+X”产业体系,锁定“数字+科技”“数字+智造”“数字+服务”三大产业集群,以数字技术叠加城市全场景,重塑实体城市机能,迭代虚拟城市功能,夯实科技城产业发展基础。

  高水准开发建设,推进区域更新。梁溪科技城调整划定北环路-凤翔路-江海路-通江大道7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基本稳定,工作协同、财政共享等机制持续健全,与梁溪一体联动发展进入新阶段。以“一轴三带、三点六区”的空间结构,按照“环境景观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先行”原则,开展教育、医疗、交通、水网等专项规划编制,科学布局商务科创载体、高品质住宅、中央公园、国际社区等功能组团,搭建多层次开放共享的服务空间。科技城集团充分发挥科技城集团作为市级国企的平台优势和后发优势,围绕科技城开发建设主力军和产业培育顶梁柱的定位,初步完成了片区开发、园区运营、建设运维、金融投资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布局。

  高效能项目引领,加速产业焕新。发展大会当天,坤鼎数字智造都市产业园、华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示范区、均和云谷数字科技创新港12个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项目,举行集中签约,总投资108.25亿元。未来,科技城将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将积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充分发挥产学研各界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依托江南大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科技城内现有食品产业基础优势,科技城正积极争创海峡两岸食品科技产业(无锡)合作试验区。通过国字号平台的建设和品牌的打造,科技城将加速形成领军人才、科创项目、新兴产业集聚的“强磁场”。

  瞄准协同创新,做好“科产城人有机融合”大文章

  一座有抱负的城市,既是产业科创高地,也必然是品质生活之城,以人为本是题中之义。如果说,城市化的上半场是用廉价要素吸引企业,以企业吸引就业和人才。下半场就要用优质的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人才,人才吸引企业,企业创造繁荣。而这一正在打造的创新创业片区,就将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致力提升城市面貌、生态和品质,书写“以城聚人”“以人兴城”“科产城人有机融合”的大文章。

  高标准编制科技城空间规划。据介绍,目前筹备组正高标准编制科技城的空间规划,以数字新基建规划为统领,与产业规划相衔接,以“快速打造无锡北部门户形象”为目标,开展数字消费食品科技园的详细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及多个专项规划,集中力量加快启动区建设,按照“基础设施优先、公共配套优先、环境提升优先”原则,开展教育、医疗、交通、水网等专项规划编制,科学布局商务科创载体、高品质住宅、中央公园、国际社区等功能组团。与此同时,筹备组还在高质量编制产业规划,系统性制定科技城“十四五”期间经济产业发展思路及路径,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策略、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全景图谱、发展目标测算、实施保障措施等,形成《无锡梁溪科技城战略定位和产业规划报告》等阶段性成果,规划构建“1+3+X”数字产业体系,研究数字经济赋能科技城产业转型、结构升级的具体实施路径。

  项目导入与园区整体开发建设协同发力。对于科技城而言,加快布局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催生新动能,必须有优质的项目作为引领。因此,梁溪科技城的项目导入与园区整体开发建设协同发力,齐头并进。梁溪科技城设计了“总部基地、智造水廊、绿林工坊、创智小镇、湿地围院、科创峡谷”六大创新载体,在六大创新载体打造了一条超级公园带,让梁溪科技城集合生态景观,公共生活,与科技创新为一体。同时,计划投资47.1亿元,着力推进“江南食品科创中心”“坤鼎数字智造产业园”“均和云谷人工智能数字科技港”“数字科技创新港”“滨水生态中央公园”“华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示范区”等重点项目。目前,发力数字经济的梁溪科技城在高效能项目引领上实现多个省级重大产业项目的突破,坤鼎数字智造产业园、华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示范区、均和云谷人工智能数字科技港12个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项目将举行集中签约,总投资108.25亿元。

  筹备组更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先期启动建设凤宾路、全丰路北段、任钱路西段等道路,杨木桥变电站等市政设施,以及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赋能科技城数字产业生态打造,科技城集团积极推进数字科技创新MALL项目建设,规划设计“新基建数字+”应用场景,总投资约10亿元,力争年内开工;为推动土壤修复,开展东泰化工地块土壤修复工程,通过土壤修复提升科技城生态环境品质,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在此基础上,筹备组还积极探索跨域协同运作模式,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构建线上线联盟”,加强跨层级跨区域信息共享;在政务服务大厅中开设科技城重大项目服务专窗,探索重大项目受理咨询及帮办机制,强化“一站式”贴心服务。梁溪科技城是产业高地,也是城市门户,同时,她还是一座宜居之城。鉴于此,科技城的建设将聚焦基础设施生态、产业载体建设、宜居社区打造等关键环节,推动连片改造,加快推进特色园区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平台整合提升、城市更新焕新,努力将“规划图”变为“施工图”,推动科技城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持续探索创新,推动科技城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继续探索发展模式。切实发挥法定机构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试点作用,推动科技城“理事会+管理局+平台公司”管理架构落实、落细。积极探索“泛园区”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城与中心城区的资源联动,进一步畅通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在街区,成长在科技城,产业化在园区”的发展路径,努力打造更大格局的科技城功能区。充分发挥科技城作为功能区在机制架构、资源要素、运营平台等优势,携手街道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造老城区的“超级街道”。科技城与梁溪区共同推动探索科技城集团的AAA评级。

  继续强化规划引领。以打造智慧、低碳、韧性城市为目标,加速推进梁溪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连片开发为导向,围绕盘活存量用地,积极推动核心区土地收储。按照“环境景观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先行”原则,加快实施城市焕新、道路提升、未来社区、景观营造和市政支撑五大专项行动,推动核心区显雏形、出形象。

  继续培育产业发展。结合梁溪科技城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深化细化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1+3+X”产业体系,勾勒梁溪科技城核心区产业发展蓝图,不折不扣落实好市级“重大功能区”定位。建立积极寻求与各类央企、大型金融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在科技城核心区等重点片区试点“投资+EPC”模式,撬动区域开发建设快出成效,早出形象。将科技城核心区作为梁溪区都市工业“1+3”主体架构中的“1”重点聚焦,坚持产业载体存量转换与增量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建设建立“项目+专班+专员”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重点项目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重点基础设施,重要科创载体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未来,梁溪科技城建设将聚焦于基础设施生态、产业载体建设、宜居社区打造等关键环节,不断推动连片改造,加快推进特色园区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平台整合提升、城市更新焕新,努力将“规划图”变为“施工图”,推动科技城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40个科创项目集中落地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

40个科创项目集中落地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

  2021年的头部个工作日,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建设指挥部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揭牌成立。成立大会上,《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太湖湾科创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发布,开启了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 “科产城人”高标准建设的新征程。   此次举办的重点科创项目集...

5个特色产业赛道+54个科技项目:无锡太湖湾科创城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5个特色产业赛道+54个科技项目:无锡太湖湾科创城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3月28日,“科技引领 创享未来”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现场共有54个科技项目签约落地,涵盖物联网、数字经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低碳产业5个特色产业赛道,这些项目已获得风险投资12亿元,项目入驻将新引入高层次人才近千名,年新增专利100余项。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离不开高品质科技载体支撑,去年以来,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一批科技载体正式...

“存量盘活+旧改”载体提升为无锡注入强劲科创动力

“存量盘活+旧改”载体提升为无锡注入强劲科创动力

  沿着天鹏食品城一路向南,距这个无锡蕞大“肉墩头”的不远处,一个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在此“深藏blue”。通江大道上穿梭于大市场、物流园区的车辆呈现一派热闹繁忙景象,与蓝宝库文创产业园内静谧又优雅复古的氛围形成了巨大对比。改造前,这里曾是无锡的“老金库”无锡金安押运公司的老楼。改造后,蓝宝库和距其一步之遥的广益尔家国际人才社区,凭借各自在老旧厂区、楼宇改造上的神来之笔迅速“出圈”,为...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年内建成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年内建成

  本报讯(实习记者 夏骅)原铁芯厂、锅炉厂等汇聚的老工业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聚集高精尖技术的科创园区。记者日前探访东升科技园时获悉,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期去年实现产值328亿元的基础上,二期将于今年建设完成。东升科技园二期将重点集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着力提升园区数字化能力,打造引领中国企业步入生态办公的未来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智慧化、数字化园区。...

北创科技创业园

北创科技创业园

  无锡市北创科技创业园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市、区共建的无锡城区蕞大规模的国家级科技创业园区,计划投资27亿元,规划总占地100亩,建设建筑面积87585万㎡。 北创科技园已经建设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科技)集聚区,江苏省无锡北塘留学人员创业园、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城中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北创科技园以其一流的区域位置,一流的服务...

北科建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再创去化新成果

北科建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再创去化新成果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与江苏腾洲热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洲科技”)签署转让协议,成功转让二期H3号楼,销售签约总面积1885平方米,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再添新成员、再创去化新成果。   据介绍,腾洲科技前身为苏州腾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热处理技术服务...

北科建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国家级孵化器获年度市级优秀评级

北科建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国家级孵化器获年度市级优秀评级

  近日,无锡市科技局2020年度市级以上孵化器绩效考核结果正式出炉,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国家级孵化器获得优秀评级。   据悉,此次考核涵盖全市51家孵化器。无锡市整体孵化器发展呈良好态势。目前,无锡中关村科技创新园已拥有江苏省级加速器、江苏省级科技企业孵化链条、省级众创社区、省级小微创业示范基地、省级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

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张江“芯”火燎原

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张江“芯”火燎原

  提起张江,很多人的头部反应是集成电路,因为这里被誉为“中国硅谷”。   沪上3月,春花烂漫,柳枝摇曳,蓬勃生发。上海证券报记者随着早高峰的人流走进张江大厦,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已经等候在20楼的办公室。   “今年有5000多名毕业生来芯原应聘,我面试了超过1000人。”戴伟民跟记者分享着集成电路产业给公司带来的欣欣向荣之势。从20...